摘要: 针对均匀阵DOA估计自由度有限和受互耦影响显著等缺点,利用集合论设计了几种线性、平面结构化稀疏阵列,其阵元位置具有闭合表达式,可以在不增加系统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大的阵列孔径、自由度以及更小的互耦,有效提升了阵列系统的分辨力和多目标处理能力,并减小了互耦效应的影响;针对均匀阵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性能瓶颈,利用凸优化理论设计了几种非结构化的稀疏阵列,有效提升了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输出信干燥比和阵列系统在复杂信号环境中的自适应感知能力。
主讲人: 郑植, 研究员,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
郑植,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美国IEEE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多维阵列信号处理、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多维信息感知与对抗技术、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通信信号处理、被动检测与定位技术、通信雷达抗干扰技术、以及阵列信号处理在通信、雷达和电子对抗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作为主研承担了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JKW基础加强重大、WJ背景预研和ZF预研重点基金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含主持2项),主持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多项,主持及参与了与中国电科、航天科工、华为、国防科大等知名科研单位的重要合作项目20余项。近年来在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Trans.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Signal Processing等信息通信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100多篇(含IEEE期刊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论文总引用近3000次(Google Scholar)。并获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省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和CCF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2次,担任国际会议TPC Chair 1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此外,长期担任IEEE TSP、IEEE TAES、IEEE TVT、IEEE SPL、《中国科学》、《电子学报》等20多份国内外一流期刊的审稿人。同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函评专家。
主要与会者:信息学院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